根據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涂料產量為2459.10萬噸,利潤總額為245.97億元,均有所增長。然而,根據對比頭部200家中資、外資、合資企業的利潤后發現,在約50家外資、合資企業中,他們的利潤占比甚至可達到總利潤的一半,可見,技術優勢帶來的超高附加值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事實上,我國涂料行業大而不強在業內已基本達成共識,在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憲文看來,我國涂料在總體上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投入不足,還處于比較低級的階段,與國外品牌企業相比還非常落后。研發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盲目追隨國際上主流技術方向,原創成果少,與產業的結合不夠緊密;其次,中小企業較多,這導致企業間同質化嚴重、技術門檻低、產品利潤率低、市場不穩定隨時可能被低價產品替代(價格戰)等,進一步惡化了經營環境,隨著原材料成本逐年上漲,環保管控逐漸加大,讓已經極為嚴峻的形勢更加復雜多變。
面對問題,我國涂料行業該如何破冰?劉憲文認為,習近平在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曾指出,創業鏈產業鏈融合,關鍵是要確立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要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正向激勵企業創新,反向倒逼企業創新。“今后,市場要求和政策法規是涂料行業一切進步的源動力。企業創新就是產品技術創新,而后者和完善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依托。劉憲文認為,首先,管理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先導與保障,觀念創新是管理創新的前提和鋪墊,企業著力營造自由寬容的創新環境對于產品技術創新大有裨益。產品是經營的對象和結果,產品是企業各個環節共同經營的結果。沒有好的市場培育,嚴格的生產管理和工人的精心制作,光有技術人員的努力是不能形成精品的。”劉憲文說。
涂料技術發展是各環節相互聯系、互相促進的協調發展,是系統工程。除管理外,劉憲文還提出了五點創新要素,應引起企業重視。
一是重視二維技術創新管理機制。分層控制,從上到下分規劃層、管理層與操作層(集中和分散相結合)。 可構成由業務線和專業線(技術線)二維產品開發管理系統(矩陣)。產品開發團隊由產品線和資源線相關人員(市場、技術、生產、財務、 供應、質管)組成,產品開發團隊不僅管產品開發,更要為該產品的財務指標負責。二是重視創新項目的技術評審。缺乏自我評估及自我檢討,不做必要的過程控制和管理,都會造成對企業聲譽和信用不良影響。評審新產品是否滿足技術經濟預期要求,是否符合涂料產品設計規范及有關標準、準則;發現和確定涂料產品的薄弱環節和風險較高的因素,研討并提出產品改進意見;對涂料產品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先的考慮并制定相關預案;防止涂料產品設計的片面性,提高產品投產和使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打破涂料產品設計業務壟斷;避免“暗箱”操作,降低經營風險。三是重視人才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四是重視產品品牌定位。追求的高度決定最后的結局,孫子兵法曰“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失敗也!”五是應重視涂料生產裝備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