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隆重舉辦石油和化工行業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充分展示40年來石油和化工行業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刻總結取得的經驗,深入動員全行業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滿懷信心地為建設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現場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在致辭中說,改革開放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提供了不竭的發展動力,不僅使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綜合國力實現新飛躍,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而且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典范。她強調,作為行業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我們大力推進企業制度改革、市場體系建設,政府職能轉變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關鍵環節。特別是1998年開始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我們先后撤銷了化工部、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成立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關鍵性的步伐,行業宏觀管理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機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企業微觀經濟活動動力更足、韌性更強、創造力更加旺盛,為我國加快向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跨越提供了不竭動力,創造了全球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講話中指出,40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深入貫徹改革開放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對外開放,行業發展爆發出勃勃生機,發展韌性更加強勁,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創造了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歷史上的奇跡。
一是產業規模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產業鏈上下游齊全配套的工業體系。1978年,全行業總產值僅為758.5億元,利潤總額僅有169.7億元。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2017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3.8萬億元,利潤總額8462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182倍和50倍,產業規模位列世界第二,其中化學工業在2010年超越美國,位列世界第一。
二是經濟體制改革碩果累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增強。全行業普遍建立起了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眾多具有自主經營、自我約束經營機制的石油和化工企業發展壯大起來,真正成為了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數量也從建國初期的5400家縣以上企業,增至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約3萬家,資產總計13.03萬億元。
三是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攀升。許多技術裝備打破了國際壟斷,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現代煤化工產業,相繼攻克了一大批世界級技術難題,并實現了關鍵技術裝備的產業化,走在了世界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的前列;在可燃冰、石墨烯、納米材料、3D打印材料、先進膜材料、煤油混煉等前沿領域也取得了一批革命性技術成果。全行業科技創新正在由“跟跑”向“并跑”、部分領域由“跟跑”向“并跑”與“領跑”方向轉變,正在由點的突破向系統性開發、由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
此外,行業綜合能耗和“三廢”排放顯著下降,綠色可持續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同時通過積極“引進來”和“走出去”,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2017年全行業進出口總額為5833.7億美元,其中化學工業進出口總額達3289.4億美元,分別是1978年的272.6倍和200.6倍。
李壽生指出,未來全行業仍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和生產要素的潛力與活力,培育行業發展的新動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加快向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跨越。
40年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萬華、龍盛等為代表的企業進一步繼承和發揚“吉化精神”,形成了石油和化工行業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文化,引領著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本次大會上,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增太、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偉祥、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鄭大慶4名企業負責人分別代表改革開放40年來行業內的優秀國企、民企和外企在大會中發言,介紹了他們在自主創新能力、綠色發展以及“走出去”開展國際化經營的經驗和體會。
回眸改革開放40年,我國涂料工業也在時代的潮流下發生了深刻變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涂料產量持續快速增長、產品結構調整成效凸顯、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行業整體競爭能力和營銷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涂料企業蓬勃興起,奠定了中國涂料市場走向高端、邁向世界的堅實基礎。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已于2018年7月4-6日在上海舉行了“中國涂料行業改革開放40周年成果展”,描繪了一幅中國涂料行業改革開放40年的多彩畫卷。此外,作為向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獻禮項目,中國涂料工業協會還將于2019年3月的涂料大會中舉辦紀念活動,并進行涂料行業改革開放40年回顧宣傳片首映和圖書新書頒布等活動。
石油和化工行業老領導、在京企事業單位代表、聯合會系統代表等近千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