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氯化橡膠防腐涂料產品的要求、試驗方法及標志、標簽、包裝。
本標準適用于以氯化橡膠為漆基,加入其它合成樹脂、顏料、溶劑等制成的氯化橡膠底漆、中間層漆、面漆防腐涂料。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5-79(89)涂料固體含量測定法
GB/T 1726-79(89)涂料遮蓋力測定法
GB/T 1728-79(89) 漆膜、膩子膜干燥時間測定法
GB/T 1763-79(89) 漆膜耐化學試劑性測定法
GB/T 1767-79(89) 漆膜耐候性測定法
GB/T 3186-82(89) 涂料產品的采樣(neq ISO 1512:1974等)
GB/T 6742-86 漆膜彎曲試驗(圓柱軸)(neq ISO 1519:1973)
GB/T 6753.1-86 涂料研磨細度的測定(eqv ISO 1524:1983)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 標準試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溫濕度(eqv ISO 3270:1984)
GB/T 9750-88 涂料產品包裝標志
GB/T 9754-88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屬顏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85°鏡面光澤的測定(neq ISO 2813:1984)
GB/T 13491-92 涂料產品包裝通則
GB/T 14522-93 機械工業產品用塑料、涂料、橡膠材料人工氣候加速試驗方法 3 要求
產品性能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性能要求
4 試驗方法
4.1 采樣
產品按GB 3186規定進行采樣,樣品應分為兩份,一份密封貯存備查,另一份作檢驗用樣品。
4.2 試驗條件
按GB 9278規定。
4.3 試驗樣板的制備
4.3.1 試驗用底板按GB/T 9271的規定進行處理,附另有規定外底板均為鋼板。
4.3.2 試驗涂漆用量,除另有規定外,磷化底漆為40g/m2,底漆為180g/m2,中間層漆為120g/m2,面漆為100g/m2。
4.4 在容器中的狀態
打開容器用調刀或攪拌棒攪拌,允許容器底部有沉淀,若經攪拌能易混合均勻,則評為“攪拌混合后無硬塊,呈均勻狀態”。
4.5 細度
按GB/T 6753.1規定進行。
4.6 施工性
在約200mm×100mm×1mm的鋼板上,刷涂試樣(漆膜厚度按產品規定),若無明顯的拉絲、氣泡、流掛等現象可判定為“刷涂無障礙”。
4.7 干燥時間
按GB/T 1728的第3章中甲法進行。
4.8 漆膜外觀
使用做完4.6試驗的樣板,于涂完漆后,放置48h進行評定。在散射日光下目視檢查涂漆面,若漆膜平整,并且流掛、起泡、發花的程度不大,則認為“漆膜外觀正常”。
4.9 與下道漆的配套性
使用做完4.8試驗的樣板,對于底漆的試驗,施涂中間漆;對于中間層漆的試驗,施涂面漆。評定其配套性時,首先應對下一道漆的施涂無障礙,再于涂漆后48h,在散射日光下目視檢查涂漆在,若無縮邊、開裂、針孔、剝落和起皺現象,則用指尖進行觸摸,若粘著的程度不大,可認為“對下道漆無不良影響”。
4.10 遮蓋力
按GB/T 1726的第2章中甲法進行。
4.11 層間附著力
4.11.1 底漆與中間層漆之間的附著力,按下述規定進行。
4.11.1.1 樣板的制備
在鋼板(約150mm×50mm×0.3mm)的一面上,涂一道磷化底漆,放置48h后涂兩道漆(間隔24h),放置7d。然后按GB/T14522規定進行180h的加速老化試驗。將做完加速老化試驗的樣板放置24h,再涂1道中間層,放置24h,再涂一道面漆,使涂漆面向上、水平放置、干燥7d作為試驗樣板,制備三塊試驗樣板。
4.11.1.2 操作步驟
a)用吊鉤將試驗板掛在保持溫度50±1℃相對濕度95%以上的耐濕試驗機中。
b)24h后取出,立即將濾紙輕輕覆于涂漆面,吸除其水分,再放置1h。
c) 用刻尖3]的刀尖,在圖1示出的試驗樣板的中央部位,以平行于短邊的方向、間隔為15mm,切割兩條長約40mm的線,切透至試驗樣板的底板。
d)橫邊兩條切割線內區域,在其大致中央部分,以與切割線成直角的方向貼上玻璃膠帶線,盡量不帶入空氣。
e)使用粘附的玻璃膠帶紙,全長約75mm、寬24mm,使其在兩條切割線的我側各超出約10mm,將膠帶紙的一端折返20mm。將貼過膠帶紙的表面以大拇指用力來回按壓,使膠帶完全附著于漆膜表面上。
f)快速、以直角反拉膠帶的一端、拉過漆膜表面,檢查拉剝后的漆膜。
4.11.1.3 評定
若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試驗樣板的底漆漆膜與中間層漆漆膜之間不民生剝離或沿切割線的剝離寬度在3mm以下,則認為“無異常”。
4.11.2 面漆與中間層漆之間的附著力,按下述規定進行。
4.11.2.1 樣板的制備
在鋼板(約150mm×50mm×0.3 mm)的一面上,施涂一道磷化底漆,放置4h,涂一道中間層漆,放置24h,再涂一道面漆,放置7d。然后按GB/T 14522f規定進行180h的加速老化試驗。將做完加速老化試驗的樣板放置24h,涂一道中間層漆,放置24h,再涂一道面漆,使涂漆面向上、水平放置、干燥7d,作為試驗樣板,制備三塊試驗樣板。
4.11.2.2 操作步驟
同4.11.1.2。
4.11.2.3 評定
若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試驗樣板的面漆漆膜與中間層漆漆膜之間不發生剝離或沿切割線的剝離寬度在3mm以下,則認為“無異常”。
4.12 耐彎曲性
按GB/T 6742規定進行。
4.13 耐鹽水性
按GB/T 1763的3.1中甲法規定進行。
若三塊試驗樣板中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漆膜看不出剝落、開裂和生銹時,則認為“無異常”。
4.14 耐堿性
按GB/T 1763規定進行。
將三塊試驗樣板浸于0.5%NaOH溶液后,若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漆膜不出現開裂、剝落、軟化、溶解現象,起泡的大小在0.1mm以下,起泡面積在0.5%以下時,則認為浸于堿液“無異常”。
4.15 60°鏡面光澤
按GB/T 9754規定進行。
4.16 固體含量
按GB/T 1725的第2章中甲法進行。
4.17 溶劑不溶物
4.17.1 操作
在已知質量的離心試管中,稱入約10g(精確至0.0001g)試樣,加入約20mL溶劑,用玻璃棒攪勻,以溶劑盡量將粘附于玻璃棒上的試樣洗入離心試管,再加溶劑至40mL,用離心機將固體和液體分離,倒出離心試管中的上層液體。重復上述操作,每次用30mL溶劑,共進行四次離心,其溶劑的組成:第1~3次為二甲苯:甲基異丁基酮(容積比2:1)的混合溶劑,第4次為丙酮。
然后將離心試管底部浸入熱水中,用5~6層紗布包裹的木板輕敲試管,使試管內的沉淀物與內壁離開,將試管于105~110℃溫度下烘2h,再鈄其放入干燥躊躇中冷卻至室溫,稱量,求出試管的百分增量,可算出溶劑不溶物量。
4.17.2 計算
溶劑不溶物(%),按式(1)計算:
A(%)=B/S×100 (1)
式中:A——溶劑不溶物,以質量百分數表示;
B——離心試管的增量值,g;
C——試樣的質量,g。
4.18 溶劑可溶物中氯的定性
溶劑可溶物中氯的定性,按4.17.1規定進行分離,將第1次分離后的上層清液倒入蒸發皿中,在水浴中進行加熱,使其大部分揮發,制成濃縮液。然后用圖2 的裝置將濃縮液(約0.2~0.5g,置入試管,用燃燒器緩緩加熱,使之分解。)
在另一支試管(φ15mm)中入入5mL的0.1mol/L硝酸銀溶液和約1mL濃度為1mol/L的硝酸溶液,用玻璃管將分解出的氣體導入其中。邊調節燃燒器,邊使試樣大部分炭化,將加入硝酸銀溶液的試管進行振蕩、混勻。
若看出有明顯的白色沉淀,則認為“存在氯”。
4.19 加速老化試驗
按GB/T 14522規定進行。在鋼板(150mm×70mm×0.8 mm)的一面上,施涂一道磷化底漆,放置4h,以規定螄涂一道中間層漆,放置24h,然后按規定量涂一道面漆,放置24h,將板的背面和四周邊緣用底漆進行包漆、封邊。放置6d,作為試驗樣板。
4.20 耐候性
按GB/T 1767規定進行。在鋼板(150mm×50mm×1mm)的一面上,施涂一道其生產廠指定的有機富鋅底漆,使干燥后的漆膜厚度為15~25um,放置48h,再涂一道底漆,放置24h,再涂一道中間層漆,放置24h,最后涂一道面漆,放置7d,作為試驗樣板。
本標準所列的全部性能要求項目(耐候性除外)為型式檢驗項目,其中在容器中的狀態、細度、施工性、干燥時間、漆膜外觀、遮蓋力,60°鏡面光澤、固體含量八項為出廠檢驗項目。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型式檢驗。自生產之日起,產品貯存期為一年。超過貯存期,如檢驗合格,仍可使用。
5 標志、標簽、包裝
5.1 標志
按GB/T 9750規定進行。
5.2 標簽
產品應附有標簽,標明產品的標準號、型號、名稱、數量、質量合格標記,生產廠名及生產日期、批號。
5.3 包裝
按GB/T 13491規定進行。
本標準規定了氯化橡膠防腐涂料產品的要求、試驗方法及標志、標簽、包裝。
本標準適用于以氯化橡膠為漆基,加入其它合成樹脂、顏料、溶劑等制成的氯化橡膠底漆、中間層漆、面漆防腐涂料。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5-79(89)涂料固體含量測定法
GB/T 1726-79(89)涂料遮蓋力測定法
GB/T 1728-79(89) 漆膜、膩子膜干燥時間測定法
GB/T 1763-79(89) 漆膜耐化學試劑性測定法
GB/T 1767-79(89) 漆膜耐候性測定法
GB/T 3186-82(89) 涂料產品的采樣(neq ISO 1512:1974等)
GB/T 6742-86 漆膜彎曲試驗(圓柱軸)(neq ISO 1519:1973)
GB/T 6753.1-86 涂料研磨細度的測定(eqv ISO 1524:1983)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 標準試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溫濕度(eqv ISO 3270:1984)
GB/T 9750-88 涂料產品包裝標志
GB/T 9754-88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屬顏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85°鏡面光澤的測定(neq ISO 2813:1984)
GB/T 13491-92 涂料產品包裝通則
GB/T 14522-93 機械工業產品用塑料、涂料、橡膠材料人工氣候加速試驗方法 3 要求
產品性能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性能要求
項目 | 指標 | ||
底漆 | 中間層漆 | 面漆 | |
在容器中的狀態 | 攪拌混合后,無硬塊,呈均勻狀態 | ||
細度,um ≤ | 60 | 40 | |
施工性 | 刷涂無障礙 | ||
干燥時間,h | 6 | ||
實干 ≤ | |||
漆膜外觀 | 漆膜外觀正常 | ||
與下道漆的配套性 | 對下道漆無不良影響 | — | |
遮蓋力,g/m2≤ | - | 185 | |
層間附著力 | 無異常 | — | |
耐彎曲性,mm | 6 | 10 | |
耐鹽水性,168h | 無異常 | — | |
耐堿性,48h | — | 無異常 | |
60°鏡面光澤≥ | — | 70 | |
固體含量,%≥ | 50 | 45 | |
溶劑不溶物,% | 35以上 | 45以下 | 35以下 |
溶劑可溶物中氯的定性 | 存在氯 | ||
加速老化試驗,300h | — | 不起泡,不剝落、不開裂,顏色和光澤允許有輕微變化,白色和淺漆粉化程度不大。 | |
耐候性,24個月 | — | 不起泡、不剝落、不開裂,顏色和光澤允許有輕微變化,白色和淺色漆粉化程度不大。 | |
1)白色漆 | |||
2)過去生產的產品,若檢驗結果合格,則認為現在的產品也合格。 |
4.1 采樣
產品按GB 3186規定進行采樣,樣品應分為兩份,一份密封貯存備查,另一份作檢驗用樣品。
4.2 試驗條件
按GB 9278規定。
4.3 試驗樣板的制備
4.3.1 試驗用底板按GB/T 9271的規定進行處理,附另有規定外底板均為鋼板。
4.3.2 試驗涂漆用量,除另有規定外,磷化底漆為40g/m2,底漆為180g/m2,中間層漆為120g/m2,面漆為100g/m2。
4.4 在容器中的狀態
打開容器用調刀或攪拌棒攪拌,允許容器底部有沉淀,若經攪拌能易混合均勻,則評為“攪拌混合后無硬塊,呈均勻狀態”。
4.5 細度
按GB/T 6753.1規定進行。
4.6 施工性
在約200mm×100mm×1mm的鋼板上,刷涂試樣(漆膜厚度按產品規定),若無明顯的拉絲、氣泡、流掛等現象可判定為“刷涂無障礙”。
4.7 干燥時間
按GB/T 1728的第3章中甲法進行。
4.8 漆膜外觀
使用做完4.6試驗的樣板,于涂完漆后,放置48h進行評定。在散射日光下目視檢查涂漆面,若漆膜平整,并且流掛、起泡、發花的程度不大,則認為“漆膜外觀正常”。
4.9 與下道漆的配套性
使用做完4.8試驗的樣板,對于底漆的試驗,施涂中間漆;對于中間層漆的試驗,施涂面漆。評定其配套性時,首先應對下一道漆的施涂無障礙,再于涂漆后48h,在散射日光下目視檢查涂漆在,若無縮邊、開裂、針孔、剝落和起皺現象,則用指尖進行觸摸,若粘著的程度不大,可認為“對下道漆無不良影響”。
4.10 遮蓋力
按GB/T 1726的第2章中甲法進行。
4.11 層間附著力
4.11.1 底漆與中間層漆之間的附著力,按下述規定進行。
4.11.1.1 樣板的制備
在鋼板(約150mm×50mm×0.3mm)的一面上,涂一道磷化底漆,放置48h后涂兩道漆(間隔24h),放置7d。然后按GB/T14522規定進行180h的加速老化試驗。將做完加速老化試驗的樣板放置24h,再涂1道中間層,放置24h,再涂一道面漆,使涂漆面向上、水平放置、干燥7d作為試驗樣板,制備三塊試驗樣板。
4.11.1.2 操作步驟
a)用吊鉤將試驗板掛在保持溫度50±1℃相對濕度95%以上的耐濕試驗機中。
b)24h后取出,立即將濾紙輕輕覆于涂漆面,吸除其水分,再放置1h。
c) 用刻尖3]的刀尖,在圖1示出的試驗樣板的中央部位,以平行于短邊的方向、間隔為15mm,切割兩條長約40mm的線,切透至試驗樣板的底板。
d)橫邊兩條切割線內區域,在其大致中央部分,以與切割線成直角的方向貼上玻璃膠帶線,盡量不帶入空氣。
e)使用粘附的玻璃膠帶紙,全長約75mm、寬24mm,使其在兩條切割線的我側各超出約10mm,將膠帶紙的一端折返20mm。將貼過膠帶紙的表面以大拇指用力來回按壓,使膠帶完全附著于漆膜表面上。
f)快速、以直角反拉膠帶的一端、拉過漆膜表面,檢查拉剝后的漆膜。
4.11.1.3 評定
若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試驗樣板的底漆漆膜與中間層漆漆膜之間不民生剝離或沿切割線的剝離寬度在3mm以下,則認為“無異常”。
4.11.2 面漆與中間層漆之間的附著力,按下述規定進行。
4.11.2.1 樣板的制備
在鋼板(約150mm×50mm×0.3 mm)的一面上,施涂一道磷化底漆,放置4h,涂一道中間層漆,放置24h,再涂一道面漆,放置7d。然后按GB/T 14522f規定進行180h的加速老化試驗。將做完加速老化試驗的樣板放置24h,涂一道中間層漆,放置24h,再涂一道面漆,使涂漆面向上、水平放置、干燥7d,作為試驗樣板,制備三塊試驗樣板。
4.11.2.2 操作步驟
同4.11.1.2。
4.11.2.3 評定
若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試驗樣板的面漆漆膜與中間層漆漆膜之間不發生剝離或沿切割線的剝離寬度在3mm以下,則認為“無異常”。
4.12 耐彎曲性
按GB/T 6742規定進行。
4.13 耐鹽水性
按GB/T 1763的3.1中甲法規定進行。
若三塊試驗樣板中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漆膜看不出剝落、開裂和生銹時,則認為“無異常”。
4.14 耐堿性
按GB/T 1763規定進行。
將三塊試驗樣板浸于0.5%NaOH溶液后,若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漆膜不出現開裂、剝落、軟化、溶解現象,起泡的大小在0.1mm以下,起泡面積在0.5%以下時,則認為浸于堿液“無異常”。
4.15 60°鏡面光澤
按GB/T 9754規定進行。
4.16 固體含量
按GB/T 1725的第2章中甲法進行。
4.17 溶劑不溶物
4.17.1 操作
在已知質量的離心試管中,稱入約10g(精確至0.0001g)試樣,加入約20mL溶劑,用玻璃棒攪勻,以溶劑盡量將粘附于玻璃棒上的試樣洗入離心試管,再加溶劑至40mL,用離心機將固體和液體分離,倒出離心試管中的上層液體。重復上述操作,每次用30mL溶劑,共進行四次離心,其溶劑的組成:第1~3次為二甲苯:甲基異丁基酮(容積比2:1)的混合溶劑,第4次為丙酮。
然后將離心試管底部浸入熱水中,用5~6層紗布包裹的木板輕敲試管,使試管內的沉淀物與內壁離開,將試管于105~110℃溫度下烘2h,再鈄其放入干燥躊躇中冷卻至室溫,稱量,求出試管的百分增量,可算出溶劑不溶物量。
4.17.2 計算
溶劑不溶物(%),按式(1)計算:
A(%)=B/S×100 (1)
式中:A——溶劑不溶物,以質量百分數表示;
B——離心試管的增量值,g;
C——試樣的質量,g。
4.18 溶劑可溶物中氯的定性
溶劑可溶物中氯的定性,按4.17.1規定進行分離,將第1次分離后的上層清液倒入蒸發皿中,在水浴中進行加熱,使其大部分揮發,制成濃縮液。然后用圖2 的裝置將濃縮液(約0.2~0.5g,置入試管,用燃燒器緩緩加熱,使之分解。)
在另一支試管(φ15mm)中入入5mL的0.1mol/L硝酸銀溶液和約1mL濃度為1mol/L的硝酸溶液,用玻璃管將分解出的氣體導入其中。邊調節燃燒器,邊使試樣大部分炭化,將加入硝酸銀溶液的試管進行振蕩、混勻。
若看出有明顯的白色沉淀,則認為“存在氯”。
4.19 加速老化試驗
按GB/T 14522規定進行。在鋼板(150mm×70mm×0.8 mm)的一面上,施涂一道磷化底漆,放置4h,以規定螄涂一道中間層漆,放置24h,然后按規定量涂一道面漆,放置24h,將板的背面和四周邊緣用底漆進行包漆、封邊。放置6d,作為試驗樣板。
4.20 耐候性
按GB/T 1767規定進行。在鋼板(150mm×50mm×1mm)的一面上,施涂一道其生產廠指定的有機富鋅底漆,使干燥后的漆膜厚度為15~25um,放置48h,再涂一道底漆,放置24h,再涂一道中間層漆,放置24h,最后涂一道面漆,放置7d,作為試驗樣板。
本標準所列的全部性能要求項目(耐候性除外)為型式檢驗項目,其中在容器中的狀態、細度、施工性、干燥時間、漆膜外觀、遮蓋力,60°鏡面光澤、固體含量八項為出廠檢驗項目。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型式檢驗。自生產之日起,產品貯存期為一年。超過貯存期,如檢驗合格,仍可使用。
5 標志、標簽、包裝
5.1 標志
按GB/T 9750規定進行。
5.2 標簽
產品應附有標簽,標明產品的標準號、型號、名稱、數量、質量合格標記,生產廠名及生產日期、批號。
5.3 包裝
按GB/T 13491規定進行。